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力量,也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完善政策支持,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效能,全面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质量发明专利等均居自治区首位。2022年1-8月,我市专利授权4505件,同比增长13.28%。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651件,同比增长22.5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44件,同比增加0.19件;2022年上半年商标申请量9744件,注册量为8143件,截至6月底商标有效注册量88112件,同比增长20.8%。各项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均居自治区首位。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我市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方面,代市政府起草了《呼和浩特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起草了《呼和浩特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推进计划(2022-2024)》,并于6月以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先后出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办法(试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等多项部门办法,进一步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化程度,更好地服务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打造了功能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由“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组成(简称“两个平台”),集公共服务、维权服务、企业服务、运营服务、数据服务于一体,共分设22个业务系统、1.6亿件大数据资源,实现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站式”线上办理。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自今年4月26日知识产权日正式上线以来,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情况良好。在运营工作中,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关注呼和浩特市六大支柱产业,以“打基础、造环境、转方式、促融合”作为主导思想,以“互联网+大数据”作为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基础,以线上线下运营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盘活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的服务功能,并提供稳定、智能、便民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公布的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中,呼和浩特市两项创新质量高、运用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专利,荣获国家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这两项专利分别是: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的“口蹄疫疫苗制备方法”;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知识产权获奖成绩的快速、稳步提升离不开知识产权良好运营生态的精心构建。自2019年至今,市政府对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共计3140万余元,全面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涌现出一批发明创造水平高、专利保护效果好、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技术、产品和企业,为获得中国专利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连续两年在自治区对各盟市营商环境考核中,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评价都位列全区第一。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要在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发挥领头雁作用,逐步构建完整、健全、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创造和服务全链条,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的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区内一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强市,更好地支撑首府核心功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前不久,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这标志着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获得了显著进步,也为未来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未来,我市将进一步找准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局面。(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祁晓燕)
互联网+是目前营销的趋势,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慢慢转变成互联网,如果中小企业需要通过网上商城、进驻实体店、或者一些展会上,那么必须要有商标的支持,没有商标那么这些都无法去做,也减少了自身产品展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