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2年,广东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6.91万件,审结76.14万件,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法官年均办案435件,居全国首位。”在2月13日广东高院举行的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护航广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广东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静说。
王静在介绍广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时说,广东经贸繁荣、创新活跃,广东法院是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的重要阵地和前沿窗口。“在大力推进纠纷源头治理背景下,从2021年开始,案件增量和增速趋缓,去年收案历史性首次回落。”
统计显示,广东法院近三年受理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3.5万件,同比增长26%,涉及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自动驾驶等“硬核”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动漫游戏、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涉外、涉港澳案件增长较快。”王静说,广东法院近三年受理涉外案件7961件,年均增长21%;涉港澳案件3940件,年均增长32%。“这反映出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鲜明地域特色。”
广东法院审理的重大案件的国际影响也在持续增强,不少案件涉及国际平行诉讼管辖争夺、禁诉令适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涉外司法难题,裁判结果可能将影响全球行业竞争规则的制定和调整,影响到相关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发展空间。
王静介绍,广东法院紧扣“以高质量司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审判质效,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一方面,重拳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广东法院三年来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058件,716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三年以上有期徒刑973人。另一方面,加大民事侵权判赔力度。2022年全省专利案件平均判赔数额达60.2万元,相比三年前增长53.2%。三年来广东法院判赔超过1000万元的案件有132件,判赔数额“提档升级”。格力诉奥克斯两案判赔1亿元,彰显加大赔偿强烈信号。广东法院还依法在289件案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欧普”商标案、“卡波”技术秘密案入选全国首批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
商标是将某商品或服务标明是某具体个人或企业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