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泉州市全力推动商标战略纵深实施,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目前,泉州市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商标品牌指导站达30多个,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厂门口、田头边”的商标指导服务。
泉州市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 激发高质量发展“品牌动能”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期,泉州市全力推动商标战略纵深实施,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目前,泉州市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商标品牌指导站达30多个,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厂门口、田头边”的商标指导服务。同时,围绕“智造强市”目标,泉州市确定了鞋业、服装、茶叶、机械、建材家居等商标密集分布、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开展商标“注册、运用、运作、管理、保护”全链条知识的宣传和培育辅导,激发高质量发展“品牌动能”。
帮助中小微企业培育商标
商标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重要软实力。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发挥县级市场监管局、乡镇市场监管所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商标指导服务。目前,全市各商标品牌指导站已指导企业及公众办理商标注册申请1.2万多件,解答商标注册、使用、管理方面的咨询及提供商标法律建议达3.5万多条次。
去年3月,南安市东田镇商标品牌指导站副站长洪瑜英在走访企业时,发现南安市东田镇的一家企业使用的标识未进行商标注册。对此,商标品牌指导站向该企业发出《商标注册建议书》,建议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并向企业进行商标相关法律法规及鼓励商标品牌建设政策宣传。
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的建设,有利于帮助中小微企业了解注册商标流程和相关奖励政策,为广大尚处在商标培育初期的企业答疑解惑。
数据显示,在“十三五”期间新增注册商标近32万件的基础上,2021年以来(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下同)全市又新增注册商标15.7万件;目前有效注册商标量达67.2万件,持续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实现了日均新增注册商标约350件的“高速度”增长和每百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超过50件的“高水平”发展;驰名商标累计达15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累计达1200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发挥商标全业务申请窗口优势
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在家门口办理商标事务”的诉求,我市在探索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的同时,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泉州受理窗口(以下简称“窗口”)作为优化商标公共服务的拳头品牌之一,发挥全省首个商标全业务申请窗口的优势——可办理包括商标注册、变更、续展、转让在内的全部24项商标业务申请,为泉州及周边省市的市场主体提供完善的商标公共服务。 2021年以来,窗口已办理“一标多类”注册等各类商标业务申请2072件,并为泉州及周边区域申请人办理商标权质押申请14件,为申请人节省代理费用达200多万元,办件量在全国309个商标受理窗口中居中上游水平。
同时,我市大力落实商标战略奖励政策,2019年至今已兑现落实相关奖励资金900多万元。考虑到疫情冲击下企业扩大再生产中的资金缺口需求,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鼓励指导高知名度商标企业,通过商标权质押融资破解发展难题。2021年以来,全市企业办理商标质押11项,涉及64件商标,融资金额2.47亿元。
用好地理标志商标“金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泉州市着力发挥“山海交汇”的地理优势,帮扶指导“从海上到山间”的各类“名、特、优、稀”农副产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将产品优势转化成为商标品牌内蕴和市场竞争动能。2021年,泉州新增“小岞鱿鱼”“五里街韭菜”等8件地理标志商标,是历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53件,为帮助农户“土里生金”提供了品牌力量。
在加快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发挥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带动效应:“安溪铁观音”被列入我国第一批100个知名地理标志获得欧盟保护,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筹建“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山格淮山试验基地扶贫带动产业发展”项目被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列入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重点项目推荐名单……
针对使用权和注册权“两权分离”下,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作为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人无法办理质押贷款的难题,我市探索创新,通过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及其风险补偿试点这一全省首创做法,成功推进地理标志商标的利用和价值转化。目前,试点工作已成功为永春闽南水仙、石狮古浮紫菜等6项地理标志商标带来了合计1.48亿元的授信额度,为帮助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等用好地理标志商标“金招牌”开辟了新通道。
商标(trade mark) 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专用权。国际市场上著名的商标,往往在许多国家注册。中国有“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之区别。注册商标是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后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未注册商标则不受商标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