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幸就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净收入暴涨了72%,到达了32亿元。
>
好巧不巧,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也在上个月发布了自家的成绩单。
只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是在净收入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下降了40%,只有36亿元左右。
星巴克和“中国星巴克”之间的差距,就剩下“仅仅”4亿元。。。
要是比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的话,其实去年九月份瑞幸就反超了星巴克,到达了7195家。
单店的利润率也在这个季度超过了星巴克,达到了35%。
所以,你要问谁才是当今中国咖啡市场的话事人。
在不久之后,瑞幸可能会毫不谦虚地把星巴克拽到身后,然后歪嘴说到:
不好意思,正是在下。
配上 BGM ,瑞幸的故事,真的有点燃起来了。
那么问题也来了,在“老大哥”星巴克都踉踉跄跄的大环境下,你一个曾深陷财务造假泥潭、被勒令退市、甚至被网友们编成段子的嘲笑瑞幸。到底是怎么逆风翻盘的呢?
这么讲吧,作为国内的咖啡重镇,上海这座城市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纽约和伦敦的咖啡馆加起来,都没上海市的数量多。难怪大伙们都说,上海的风都是咖啡味的。
>
所以全国50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光是在上海就开了快1000家。
但是今年上半年,因为上海疫情,大部分的门店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星巴克这完全是属于被偷家了。
而这两年深耕二三四五线城市的瑞幸,并不只重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
另外俗话说得好,喝了星巴克没拍照,没发朋友圈,那就等于白喝了。
星巴克这一类咖啡店,比较看重地段,因为除了咖啡之外,它们还卖所谓的环境和氛围。。。
但瑞幸主要以自提店为主,除了咖啡,人家给不了你别的啥附加值。
所以店铺的面积,平均比星巴克小不少。
无论是房租还是人力成本上,瑞幸都比星巴克少得多。
所以总的来说,在疫情,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疫情面前,瑞幸受到的影响比星巴克小不少。
>
除了深耕下沉市场之外,各种各样的爆款,也在瑞幸的逆袭路上,踩了一脚大油门。
光是一个生椰拿铁,就让瑞幸成功出圈。
第二季度有他们又整出了另一个爆款“椰云拿铁”,总共卖出了2400万杯。
这单个产品,就给瑞幸带来了4亿的总收入。
而瑞幸这台无情的爆款机器,光在2021年就出了113款新品,平均三天出一款产品。
除了单纯地冲销量之外,制造爆款其实还有培养潜在用户的妙用。
说是通过这些更加“饮料化”的口味改良,能降低用户的尝试门槛。
从而让大家渐渐了解咖啡饮品,完成从奶茶用户到咖啡用户的转变。。。
>
反正这玩意儿一出,本来只喝奶茶的同事,确实都忍不住被想见识一下“生椰拿铁”、“椰云拿铁”的威名。
再加上各种各样有趣的营销和联名,实属是把年轻人给琢磨透了。
还有一个最直观,也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曾经以折扣出圈的瑞幸,其实偷偷涨价了。
之前各种一折、二折券满天飞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
更多的是4.8折、5折的优惠券。
在今年三月份,瑞幸咖啡的全线产品,其实都涨价了一到两元不等。
从客单价上来看,瑞幸也从两三年前的10元不到,涨到了如今的15~20元。
就连他们自己也说,目前的营收太依靠爆款。
要是没有新的爆款推出的话,老爆款终会渐渐过气。
所以说,星巴克的退步,并不能单单归咎于瑞幸的崛起。
是以瑞幸为代表的一波咖啡新势力,正在攻占星巴克打下的咖啡王国。
而经济学上有个名叫后发优势的概念。
换到咖啡行业里,大概就是星巴克、瑞幸这样的企业,花了大量的成本,证明了自身商业模式的成功,并且教育了消费者们啥是咖啡。
相反其他一些后来者们,只需要简单着摸着它们过河,复制粘贴就行了。
开疆扩土难,但是守江山却更难。
对星巴克来说是这样,对还在逆袭路上的瑞幸来说,也是如此。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不否认的是,瑞幸“ 起死回生 ”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其实已经有足够的戏剧性,并且看呆不少人了。
好的商标是企业运营的良好开端,好的商标名字更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